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怎么饮才叫健康

近年来,随着健康生活观念的兴起,以无糖碳酸饮料和无糖茶饮料为代表的无糖饮料逆转“不受待见”的口碑,成为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第一选择。在需求端消费激增以及政策助力下,各大饮品企业纷纷入场布局,无糖饮料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

在市场上,不添加糖、添加少量糖或者添加甜味剂的饮料都可以称为无糖饮料,较为宽泛的定义给予品牌充足的宣传空间,不少消费者陷入“无糖=0糖”的误区。然而,2023年7月,世卫宣布“甜味剂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消息一出,在部分无糖饮料爱好者中引起不小的恐慌,消费者又把目光聚焦到甜味剂的安全性上。有专业人士表示,讨论甜味剂的安全性时,剂量是重要考虑因素。任何食物都有过量摄入带来的风险隐患,对消费者而言,面对无糖饮料,科学理性看待,适量节制饮用更为重要。

养生元洗发水怎么样_0元养生_养生元生物能量仪

“控糖”“减肥”变主流

年轻群体成无糖饮料消费主力

在全民健康的时代,“控糖”“减肥”已成为国民永恒的话题。近期发布的《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显示,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分别占据34.8%和14.1%。肥胖会导致机体内分泌和代谢异常,常常伴随着糖尿病等并发症,而过量糖分的摄入亦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中国20-79岁人群糖尿病患病人数从2000年的2000多万人增至2021年的1.4亿多人,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

在此背景下,消费者的健康意识逐步普及和渗透,标注着“无糖”“0糖”的产品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其中,无糖饮料市场发展尤为快速。在超市和便利店,无糖饮料随处可见,甚至还有独立的货架。益普索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有36%的消费者购买过无糖或减糖饮料,到2020年无糖或减糖饮料渗透率达55%,无糖饮料的渗透率呈现大幅度提升。

在无糖饮料市场中,年轻群体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艾媒咨询《2023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研究及消费者洞察报告》(下称《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无糖饮料消费者的年龄段集中为22-40岁,占82.1%,年轻化趋势明显。“白开水食之无味,奶茶太甜容易长胖,无糖饮料就刚刚好,有滋有味负担小,品类选择也越来越多样。”每天靠着无糖饮料“续命”的小唐如是说,在她看来,无糖饮料带来的“快乐”不比奶茶少,还更加健康养生。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像小唐一样,放下奶茶、传统高糖饮料,冲向无糖饮料。《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消费者饮用无糖饮料的原因主要是注重低糖生活、预防身体疾病和减肥,分别占比67.4%、43.7%、41.3%。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已是大势所趋,无糖、低糖食品饮料更受消费者青睐,正在成为消费新风口。

无糖饮料市场增长迅猛

众多利好带动企业入场布局

健康经济风口下,无糖饮料行业红利尽显,吸引各大饮品企业纷纷入场布局,市场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知名碳酸饮料品牌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持续布局无糖饮料赛道,新兴品牌如元气森林深耕于无糖领域,传统企业如农夫山泉、健力宝等也相继进军无糖饮料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5-2022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由22.6亿元增至199.6亿元,预计2023-2027年将持续放量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达748.9亿元,并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此外,近年来,国家也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无糖饮料行业的发展。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专项行动。2019年,国务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倡导每人每天蔗糖摄入量不超过25g;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提倡城市高糖摄入社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

在如今的无糖饮料市场,消费者可选择的品类日趋多样,包括无糖碳酸饮料、无糖茶饮料、无糖咖啡饮料、无糖植物饮料等。其中,无糖碳酸饮料和无糖茶饮料作为无糖饮料的代表,占据了约98%的市场规模。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无糖碳酸饮料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6.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6.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9.47%;无糖茶饮料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10.2亿元增至2020年的48.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9.68%。

随着饮料企业在各个细分品类的深耕发展,无糖饮料市场正在进一步打开。

无糖并非“真无糖”

警惕品牌“文字游戏”

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无糖饮料,消费者们不禁疑惑,为什么标注着“无糖”的饮料仍有甜味?无糖饮料真的“不含糖”吗?

事实上,所谓的无糖饮料并非“真无糖”,根据国家《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每液体食品中的含糖量不大于0.5g就可被标注为无糖饮料。除了小部分茶类饮品外,市面上售卖的大多数无糖饮料虽然不含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但一般会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作为糖的替代品,以达到类似含糖饮料的甜味效果。

这些甜味剂俗称代糖,大致分为天然型代糖和人工合成的代糖,市面上常见的就有赤藓糖醇、甜菊糖苷、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安赛蜜等,其优势在于高甜度、低热量。高甜度如三氯蔗糖,其甜度可以达到蔗糖相对甜度的600倍,极高的甜度极大程度上丰富饮料的口感;低热量如赤藓糖醇、安赛蜜等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契合了零卡的营销风口。

无糖饮料较为宽泛的定义给予了品牌充足的宣传空间,甚至有品牌利用消费者对代糖和营养学知识的不了解玩起了“文字游戏”。无糖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就曾被消费者指出,其乳茶饮品的包装标签混淆“无糖”的概念。

对此,2021年4月,元气森林发布致歉声明“一个迟来的升级”,声明中称在乳茶产品的产品标示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蔗糖”与“0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事实上,“0糖”和“0蔗糖”存在很大的区别,蔗糖只是糖的一种,元气森林乳茶饮品中没有添加蔗糖,但不代表没有别的糖,假如其乳茶饮品确实含有牛乳,那么肯定会含有乳糖。当时,尽管元气森林官方表示会尽快重新升级标签,确保消费者不再有误会,并且会在显著位置强调含糖情况,但不少消费者并不埋单。正如网友所言,“文字游戏一时爽,翻车塌房难收场。”

甜味剂有致癌风险?

饮用无糖饮料适量为上

随着无糖饮料市场的扩大,不少消费者开始对甜味剂的安全性产生忧虑。此前,一则关于甜味剂“阿斯巴甜 致癌”的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更是引发热议。

2023年7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发布了对非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第2B组),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例如,假设没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摄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减肥软饮料,一位体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饮用9-14罐以上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

公开资料显示,阿斯巴甜是最常见的一种人工甜味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制品,包括减肥饮料、口香糖、明胶、冰淇淋、酸奶等乳制品、早餐麦片、牙膏、止咳药水和维生素咀嚼片等药物。

对此,不少消费者产生了疑问:其他甜味剂是否安全?无糖饮料还能喝吗?

事实上,包含阿斯巴甜在内的甜味剂在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虽然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甜味剂的安全性说法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更多、更好、更安全的甜味剂正被不断地开发出来。有专业人士表示,讨论甜味剂的安全性时,剂量是重要考虑因素。任何食物都有过量摄入带来的风险隐患,对消费者而言,面对无糖饮料,科学理性看待,适量节制饮用更为重要。

数据来源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艾媒咨询《2023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研究及消费者洞察报告》、亿欧智库《2023年中国无糖茶饮行业白皮书》、观研报告网《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智研咨询、中国产业信息网、益普索。

策划:罗韵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佳熳

制图:廖木兴